“最近5年,我国粮食生产和蔬菜水果生产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,品肉、蛋、奶、水产品也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,其中奶类的增速最快。”12月18日,在《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》发布会暨中国食物与营养创新发展论坛上,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加启介绍,2022 年,我国食物产量继续提升,其中粮食产量达到68652.8万吨,蔬菜水果产量分别达79997.2万吨和31296.2万吨,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为9328.4万吨、3456.0万吨、3932.0万吨和6865.9万吨。
记者了解到,本次会议以“强化营养导向、贯通食物产业链”为主题,由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、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,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承办。
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指出,大会是践行落实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,也是强化国家粮食安全、保障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实际行动。中国农科院将与业内外、国内外相关机构密切合作,协同加快开展食物营养基础研究、应用研究、成果转化和产业化,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,加快农业强国建设,促进全球食物营养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。
“在确保我国食物供给数量安全的基础上,要更加重视食物质量安全和营养安全”,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表示,以营养健康为导向,推动食物系统转型面临诸多挑战,一是食物的生产供给不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;二是生产加工技术体系不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;三是食物生产方式不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;四是国民饮食理念不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。
陈萌山表示,推进我国食物系统加快转型升级要从五方面发力,一是强化政策支撑,加快食物系统政策向绿色、低碳转型;二是大力加强营养型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产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;三是大力推进营养化食物加工技术研发;四是大力加强食物营养制度体系建设;五是大力开展食物营养教育示范行动。
会上,王加启主持发布《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》。报告显示,我国食物损耗浪费率约为22.7%,损耗浪费的食物量可满足1.9亿人1年的营养需求,折合经济损失高达1.88万亿元。
报告提出,要建设更高效、更包容、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食物系统需要做好四方面工作,一是依靠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,提升动植物蛋白供给;二是依靠科技创新,减少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损耗;三是依靠法律和经济手段,减少餐桌上的食物浪费;四是依靠宣传教育,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意识。
国家卫健委食品司营养处处长徐娇、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主任安泰、大北农集团大有谷副董事长郑文俊分别就“营养视角看慢病预防政策措施”“科技赋能推动食物产业链高质量发展”“构建食物全产业链适应发展新格局”作主旨报告。
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、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处长张锋、端正农业品牌管理机构董事长赵振宙、铁骑力士公司副总裁李宗均、饿了么新服务研究中心副主任薛艳作专题报告。
圆桌论坛中,中国农业大学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车会莲、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高颖、嘉吉投资研发中心总监郝昭林、永续未来中心项目经理孙海蕴等专家代表围绕新形势下发展需求,研讨食物资源挖掘、农产品高质量发展、食品品牌培育的发展方向和路径。
会议期间,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分别与端正农业品牌管理机构、中国蔬菜流通协会预制产业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围绕“食物营养、品牌建设”主题签署战略合作,并与永续未来中心联合发布《肉类产业创新发展系列报告(2021-2035)》。(转自光明网)